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上透露的文化旅游产业趋势是什么?

以“开放创新的亚洲,繁荣发展的世界”为主题的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日前落下帷幕。四天时间,各国政商媒体等各界嘉宾共商合作共赢,共谋发展繁荣,为亚洲和世界提供了“博鳌智慧”,贡献了“博鳌力量”。

记者注意到,在本次年会上,有不少文化旅游行业的大咖人物,从中可以窥见文化旅游行业的动向。一起盘点一下。

关键词:邮轮旅游。

邮轮经济被称为“港口城市重要的经济增长极”,邮轮产业则被称为“漂浮在黄金水道上的黄金产业”。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中国—东盟省长对话”上,来自中国、柬埔寨、菲律宾、新加坡、泰国等国的地方政府和企业代表围绕“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邮轮旅游合作”主题进行了广泛交流,推动中国与海上丝绸之路相关国家和地区在邮轮旅游产业方面开展全方位务实合作。就发展邮轮旅游合作、开通邮轮航线、推进港口建设、发展邮轮建设、开放邮轮签证政策、推进邮轮旅游等进行了深入探讨,签署了推动成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邮轮旅游城市联盟”的联合倡议。以邮轮旅游合作为突破口,海南在推进泛南海经济合作圈建设上迈出实质性步伐。

众所周知,海南是中国迈向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拥有免签、免税购物等独特的优惠政策。地理和政策优势为海南与东盟的邮轮旅游合作提供了重要支撑,也为世界各地的邮轮公司带来了重要商机。未来,海南将如何融入世界邮轮产业发展版图,构建多赢的海洋旅游经济圈,非常令人期待。

关键词:创新传播。

在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亚洲媒体峰会上,被网友亲切称为“守门人、讲解员、段子手”的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分享,他们通过H5、虚拟现实技术等新的多媒体传播手段,帮助拥有600年历史的故宫学习现代表达,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和外国游客前来参观。

这一经验也适用于海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作为文物爱好者,丹吉祥对海南古代海难海钓瓷器、黎族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海口火山岩村、黎族船屋、三亚珊瑚民居等文化元素印象深刻。“比如说,李的船屋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作为文化旅游资源,很有吸引力,有很大的挖掘空间。”他建议,海南可以深入挖掘本土传统文化内涵,创新传播方式,做好文化创意产品质量,让更多市民和游客把海南文化带回家。

业内人士表示,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及其背后的故事,将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与世界各地游客的需求相结合,制作独具特色的文化创作和旅游产品,利用新技术、新媒体进行创新传播,将有力推动当地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精神消费。

“汽车市场的成熟意味着中国人的物质生活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之后,人们开始尝试精神消费。”蚂蚁细胞旅行网联合创始人首席运营官吕刚在参加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时认为,当收入能够满足生存需求时,剩余收入将用于精神消费。2017年和2018年,中国人开始了大规模、高频率的精神消费,精神消费的增长意味着人们对生活的需求正在发生变化。

精神消费的增长也体现在旅游领域的消费行为上。马蜂巢大数据显示,2017年,购买奢侈品a的中国游客减少

精神消费的背后是新一轮的行业发展机遇。未来,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将满足这部分消费者的需求。精神消费的核心是什么?或许是越来越多样化和频繁的出行需求,越来越多的小爱好和涵盖出行过程中的所有细节。

关键词:产业融合。

“什么是好生活?美好的生活其实就是一个满足大家消费的场景。其实,当我们谈到体育产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时,我们发现最终研究的是情感产业。因为有钱人和闲人的消费不仅仅满足于物质消费,还需要情感消费。”北京大学体育产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何在“体育之夜体育产业的演进”分论坛上表示,体育产业和文化旅游产业的一个本质特征,就是以主业锁定客户,利用相关产业盈利。如果主办方掌握了相关产业和周边产业,就可以利用包括旅游、餐饮、住宿、旅游、娱乐等相关商业模式来弥补主业的不足。

复星国际高级副总裁、全球合作伙伴钱建农也表示,希望未来体育、旅游、文化产业能够融合发展。比如在一些细分的体育项目中,一些场馆是在投资体育的同时建设的,场馆与旅游文化综合体紧密结合。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大媒体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