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一游的古镇老街景点在海南的公路旅行中 阅读过去在海南的生活

古镇街道就像一幅停画。把以前的经历留在这里,让后人了解自己!

1.曾被称为海口“小外滩”的海口骑楼老街,由内而外充满浓郁的南洋风情,描绘出独特的魅力和气质。几个或几十个高低不平的拱廊紧密相连,形成了整个街区。曾经有络绎不绝的商贾,氤氲的雨烟,街边小贩的叫卖声,茶馆里熙熙攘攘的喋喋不休,演员的歌声。人气、财富、氛围在拱廊间流淌,透露出过去商业的活力。

海口骑楼老街由几条街组成,长约3800米,宽约12米。街道两侧的拱廊一般为2-4层,深度约30米。总共有200多个拱廊,主要集中在海口的五条老街,即博爱北路、中山路、新华北路、德胜沙路和常棣路。建于上世纪初,是早年赴南洋谋生的海南华侨借鉴当时南洋的建筑风格建造的,成为近代典型的商业建筑,也是当时商业文化与社会文化融合的最佳标志。

2.三亚崖城古镇三亚崖城,是中国最南端的古县知事。南北朝以来,这里设立了崖州首府,成为古忠州的文化、政治、经济中心。崖城虽然挂在琼州岛南角,但与大陆并不隔绝。随着海上贸易和大量中原知识分子、宦官的迁徙贬谪,带来了先进而丰富的中原文化,一度成就了“弦歌脍炙人口、物以类聚、宦游千里至苏杭”的盛景。

千年崖城古镇自宋代以来不断修缮完善,建筑基本成型于清代道光时期。古城分为东、西、南、北门。城外设护城河,设吊桥。城中设置了御敌楼、了望塔、月城。小镇中世纪的街道分为东莞市和西关市,店铺星罗棋布,行会商贾云集。由于崖城的经济和文化不断被中原文化滋润,并随外出南洋经商的华侨搬回,崖城形成了一座由西方古建筑与闽粤桂传统文化相结合演变而来的骑楼式建筑。

3.儋州中和古镇作为古儋州的县城,有幽静幽静、文化底蕴深厚的东坡书院,有为纪念仙太夫人而建的最古老的寺庙——纪宁寺,有饱经沧桑的古城墙。从1920年到抗战前,全国手工业经历了短暂的繁荣,这一时期陆续修建了300多座拱廊,成为海南岛西部最繁荣的经济中心。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大媒体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